玻璃产业网

经典常谈周易内容概括

八字精批八字合婚八字财运五行缺失

经典常谈周易第二内容概括

《周易》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,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。孔子是不讲怪、力、乱、神的。《论语》里虽有“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”的话,但另一个本子作“五十以学,亦可以无大过矣”,所以这句话是很可疑的。孔子只教学生读《诗》《书》和《春秋》,确没有教读《周易》。

《孟子》称引《诗》《书》,也没说到《周易》。《周易》变成儒家的经典,是在战国末期。那时候阴阳家的学说盛行,儒家大约受了他们的影响,才研究起这部书来。那时候道家的学说也盛行,也从另一面影响了儒家。

儒家就在这两家学说的影响之下,给《周易》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。这些新解释并非在忠实地确切地解释卦爻辞,其实倒是藉着卦爻辞发挥他们的哲学。这种新解释存下来的,便是所谓的《易传》。

《经典常谈》内容概括为:文解字、周易、尚书、诗经、三礼、春秋三传、四书、战国策、史记汉书、诸子、辞赋、诗、文等十三部分。

《经典常谈》包括说文解字、周易、尚书、诗经、三礼、春秋三传、四书、战国策、史记汉书、诸子、辞赋、诗、文等十三部分,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。文字要言不烦、通俗流畅,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。

《经典常谈》写于1942年,80年来广为流传,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。全书通过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,让读者对古文更亲近、熟悉,从而产生兴趣,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首选佳作。此外,书中还特别收录《唐诗三百首》指导大概,以飨读者。

作者简介:

朱自清(1898至1948),原名朱自华,字佩弦,号秋实,原籍浙江绍兴,生于江苏东海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、学者、教育家、批评家。

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、系主任。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、隽永深刻、沉郁顿挫,以语言洗练、文笔清丽、思想沉厚著称,极富真情实感和感力,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:一是家庭小品,如《背影》,《给亡妇》等;二是海外游记,如《欧游杂记》,《伦敦杂记》;三是写景美文,如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,《荷塘月色》,《春》等。

经典常谈每章概括内容

经典常谈第一章内容概括: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,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。仓颉泄漏了天机,却将人教坏了。第二章内容概括:八卦是圣物,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,它的大神通在于能够因往知来,预言吉凶。

《经典常谈》一书,写作时间在1938到1942年间,于1942年出版。这本小册子分十三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,分别是:《说文解字》、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三礼、《春秋》三传、四书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、诸子、辞赋、诗、文。

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小书,倾注了朱自清先生许多的心血和对后学的殷殷关爱。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之作。

《经典常谈》作者简介

朱自清(1898—1948),原名自华,号实秋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原籍浙江绍兴,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(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),后随父定居扬州。中国现代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。

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。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。1931年留学英国,游历欧洲。1932年归国,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。1948年因病逝世。

发表有诗文集《踪迹》、散文集《背影》《欧游杂记》《伦敦杂记》《你我》等。他的散文获得了很高的成就,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《绿》《春》《背影》《荷塘月色》等篇,是中国现代散文的杰出代表作。

经典常谈周易第二主要内容概括

经典常谈周易第二主要内容概括如下:

人生可贵(试而无憾)
乾卦,主要用于学习,工作,技能,事业上。设定一个宏大目标,然后,一段一段去实现这个目标。叫作向"前″进步。

如,挣更多的钱,学更深层的知识,走上更高的岗位,为更多的人谋福利,做更大的事业。今天,学习第二卦,坤卦。
从卦象看,坤卦是两个地卦的重叠卦。即六个虚横组成。六个都是阴爻。坤主阴,乾主阳。乾是向上发展,向前推进。坤则是向左右前后宽度发展,广度拓展。

从一片区域向更多区域发展。领土扩大,象征人从专业化走向多业化。领域越多越广,收莸也越多越广。故有,地势坤,君子当厚德载物。

地的形势是越看越广,连延不断,做人要越学(掌握的)越多,君子要具备更多的才能智慧和品德,这样承受的收获就才能丰富。也就是地大物产丰,德厚资源多。
初六,踏霜,坚冰至。脚下踩着霜了,离冰天雪地就不远了。这是对自然规律的判断。告诉人们,根据经验规律走向,对当下到未来,作出正确的判断。

从而确定下一步怎么走。比如,感觉不踏实,不靠谱,有危险,就停下来,或者做些防范措施等。
直方大,不习无不利。没做过,不熟悉,没关系。前提是要知其"直方大″。比如,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,知道大致路线方向,周围建筑标志,大概多远距离,要多长时间,靠近什么地方等等,就可以找到这个地方。

经典常谈的第二章主要内容是什么?

经典常谈第二章的内容是《周易其二》。

主要内容为:

本章从《周易》重要组成部分——八卦说起,介绍了:五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关,八卦真正的由来(显法),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交,卦交的集合为《周易》,《周易》怎么成儒家经典的,《周易》怎么一步步登顶《六经》之首的,以及《周易》的民间发展.

所以在《周易第二》朱先生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对《周易》内容的介绍上,而是追 溯了《周易》的起源,梳理的《周易》的发展,可以说跳出了《周易》,高屋建瓴。

经典常谈周易主要内容概括

经典常谈周易主要内容概括:

《经典常谈》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。全书共13篇,介绍了《说文解字》《周易》《史记》等经典著作,并概述了诸子百家、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,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。

朱自清在《经典常谈》的序言里说,他写这部书,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,指点阅读门径,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。这里面也很有艺术特色:①内容精辟通俗。全书不夸奇炫博,不故作高深,读起来明快利落。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,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,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。他时时留意《经典常谈》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,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。②语言流利畅达,娓娓道来,常有引人人胜之处。

经典常谈周易主要内容

《经典常谈》中的《周易》是按照历史的变迁讲述了《周易》的演变。如果说《周易》成书史是一部中国文化精神的生成史,那么整个易学史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。

先秦时期是易学萌生和莫基时代。传统认为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"三易"先后于夏、商、周三代问世。春秋战国时期易学已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,一是继续沿着宗教巫术的占筮道路发展,以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为代表;一是摆脱宗教巫术束缚而向哲学发展,以《易传》为代表。

《易传》是先秦易学集大成之作。先卖诸子尤其是儒家、阴阳家、道家的思想反映在易学上,丰富了易学;同时,《周易》思想又渗透到各家学说之中,成为社会的普遍价值观。

展开全文